十二年國教上路了,許多家長也更緊張了。這樣的政策實在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孩子不只要功課好、還要會才藝、志工服務更不能少,以後臺灣的每個孩子可能都會是全才了。
所以有些音樂教室開始推出「檢定保證班」、「比賽保證班」,大力鼓吹還沒有到相當程度的孩子,去試試看,每年為了比賽和檢定練1~2首曲子,以求得到好名次。
或許有的人是這樣子在看待學習,但喬安不是。倘若您是抱持著「我學音樂就是為了比賽,沒得到名次,那我繳出去的學費都是拿去肉包子打狗了。」心態的家長,您可以離開這個網頁了。
但若您認為,「我學鋼琴是因為我想要學會這樣樂器,只要我認真練習、認真看待,假以時日,比賽、檢定都難不倒我。」的家長,那我們就是同一個理念的教育者了。
喬安舉自己的例子來說:
由於自己是一直都是就讀音樂資優班的學生,所以我們從小就沒有「檢定」這回事,每個學期期末拿到的術科成績單就已經說明了自己的程度與進步幅度,所以檢定實在不需要。
當時,喬安遇到一個老師,他從不叫我去比賽、只是派一大堆的練習曲。喬安不懂,只覺得看別人比賽比的嚇嚇叫,自己什麼名次都沒有,彈個練習曲還被老師挑剔,真是不服氣。
這樣的日子過了兩年。
終於到了五年級,老師要我去比高雄市音樂比賽。這在臺灣的音樂界是重要比賽,所以喬安很努力的在準備。本來以為比賽經驗不豐富的自己會落後別人很多,所以也沒抱太大期望。
最後比賽結果揭曉,喬安竟然是全高雄市五年級的最高分,這真是個令我高興又迷惑的結果,班上那些小時了了的常勝軍反而全軍覆沒。從此以後,喬安比賽都能拿到很不錯的名次。
事後回想,我終於知道關鍵點在哪裡。那些同學之前不斷地在比賽,他們沒有時間好好耕耘自己的技巧、把基本功打紮實,每年練一首大曲子,只能撐到一個程度。但學習一定會有瓶頸,遇到瓶頸時,他們就沒有多餘的空間可以進步了。
喬安認為,檢定與比賽當然是必要,但是不要太頻繁、也不要把它當作唯一的目標。武俠小說裡的人物,不都是先蹲好馬步,才能開始學習新招式嗎?同樣的道理,學琴亦然。
至今我仍然感謝我的老師,也期待我的學生能和我一樣,比賽不多,但凡參賽就有好成績;而非亂槍打鳥,全憑運氣做事。
練好基本功,追求長遠、追求最好的,成功自然會來接近你。
留言列表